新闻中心

博安生物靶向CLDN18.2 ADC(BA1301)研究进展亮相ESMO 2025

2025 / 10 / 21 发布者:绿叶生命科学

博安生物宣布,在研创新药BA1301的Ⅰ期临床研究进展已于近日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发布。BA1301为靶向CLDN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拟用于治疗CLDN18.2表达的晚期实体瘤,包括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胰腺癌等。

CLDN18.2是一种参与调控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跨膜蛋白,能持续、稳定地在消化道肿瘤中高表达。研究显示:CLDN18.2在胃癌、胰腺癌、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比例分别约为70%、50%和30%。这一特点使其成为消化道肿瘤治疗中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兴靶点。

博安生物自主开发的BA1301采用C-Lock定点偶联技术,将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类细胞毒素Duostatin-5与靶向CLDN18.2的单抗偶联,通过抗体的靶向性引导细胞毒素到达肿瘤部位,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同时,降低细胞毒素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窗口。此外,ADC的旁观者杀伤作用对于胃癌等异质性肿瘤的治疗亦有帮助。

此次ESMO大会上发布的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包含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阶段的首次人体Ⅰ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BA1301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至数据截止时间,59例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次BA1301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BA1301在多个消化道肿瘤中展现出治疗潜力:针对 CLDN18.2中、高表达的晚期胃癌,2.0mg/kg剂量组受试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6.1个月;在胰腺癌、晚期胆管癌等其他瘤种中同样观察到积极的疗效信号。
BA13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血液学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低;其中与药物相关的≥3级不良反应中,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的发生率均为1.7%,呕吐的发生率为1.7%,恶心的发生率为0,显著优于其他靶向CLDN18.2 ADC在研产品。此外,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8.5%,无不良事件导致患者死亡。
BA1301展现出ADC分子稳定性优势:药代动力学数据显示,在2mg/kg剂量水平下,Duostatin-5的AUC约为BA1301 Tab的0.002%,表明细胞毒素在血浆中不易脱落,体现出C-Lock定点偶联技术的优势。

目前,BA1301正在中国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的单药治疗剂量扩展研究,并已在美国获得用于治疗胃癌(包括胃食管连接部癌)和胰腺癌的孤儿药资格。

博安生物研发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窦昌林博士表示:“晚期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存在亟待满足的治疗需求,靶向CLDN18.2的精准疗法为这类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BA1301通过采用定点偶联技术,有效实现细胞毒素的低脱落和产品的高均一性,已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初步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性信号和良好的安全性优势,具备差异化价值。除了单药治疗,我们也将探索BA1301与公司自有的PD-1抑制剂BA1104(纳武利尤单抗)的联用潜力,并拓展该产品在各潜力瘤种中的应用,进一步挖掘其治疗价值,期待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BA1301是博安生物自主开发的首个ADC在研药物。公司依托三大技术平台,即ADC 技术平台、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平台,以及双特异T-cell Engager 技术平台,已储备了一系列创新生物药在研产品。除BA1301外,核心品种还包括BA1302(靶向CD228 ADC)、BA1304(靶向EGFR/B7-H3双抗 ADC)、PR201(靶向PD-1/IL-2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PR203(靶向TL-1A/IL-23双抗)、BA1106(非IL-2阻断型抗CD25 抗体)等,形成了丰富的创新药管线组合。

相关热点